小吃街“野蛮生长”后如何兼具烟火气和安全感是挑战
几乎每所大学旁边都会有一条美食街,在马鞍山的安徽工业大学秀山校区北门口,也有一处自发形成的夜市小吃街,吸引了不少大学生、周边居民和外地游客。近日, 紫牛新闻记者来到这条小吃街,发现约400米的马路两边聚集着三四百家摊位,随处可见的煤气罐和改装电瓶车,人行道和河道旁都是垃圾,甚至有摊主在绿化带里摆摊。而记者在去年5月仅看到百余家摊位停在学校门口的马路对面。不少摊主认为在这里摆摊不是长久之计,希望能有一个稳定的经营场所。 紫牛新闻记者多方联系采访,试图探寻大学小吃街如何在“野蛮生长”后既具烟火气又有安全感。
1、安徽一大学小吃街“野蛮生长” 摊位暴增,有摊主因抢位报警
工大烧烤,杨哥炒饭、福鼎肉片、蘑菇小屋、阜阳卷馍、胖哥牛排、萧县卷面皮……最近一段时间,安徽工业大学秀山校区北门口的小吃街火了,各地特色美食吸引了不少大学生、市民和外地游客的光顾。
时隔近一年,记者再次来到这个小吃街,发现这里有了更加惊人的发展。4月5日中午12点半,记者看到已经有摊主到这里占位置,也有不少摊主前一晚就把小吃车留下来。下午4点多,大多数摊主已经就位,他们清洗小吃车、摆放桌椅,忙得热火朝天。还有两个摊主因争抢位置吵了起来,报警后才解决。下午5点半,记者看到城管已经来执勤,约400米长的马路两侧人行道上有三四百家摊位,不少摊主直接在绿化带上摆摊。有一位阿姨甚至“藏”在绿化带里烤串,缭绕的烟雾熏得周围人直咳嗽。记者注意到,还有一部分摊主直接把工具放在绿化带的植被上,也有部分绿化带的位置没有了植被,上面摆放着桌椅,不少人围坐在一起大口吃着美食。
下午6点,安工大的学生和周边的居民涌进了小吃街,每个摊位前都有人在排队。小贩的吆喝声、顾客的付款声、锅勺的碰撞声、汽车的鸣笛声夹杂在一起宛如大型集市。
安工大研一学生小李(化名)告诉记者,他一般中午会在食堂吃饭,到了晚上就到校外的小吃街吃。他认为虽然外面的东西好吃,但还是学校食堂的饭菜干净。他透露外面的价格比食堂贵,但还是能接受,主要学校除了食堂外,很少有小吃店,可选的种类也很少。
2、安全、交通、卫生等问题凸显 摊主希望能够在稳定场所经营
“安全隐患肯定大,哪家都有煤气罐,摆得乱七八糟。”牛排摊主孙先生(化名)已经在安工大周边摆摊一两年了,他表示主要做学生的生意,十五六元钱就可以吃到牛排、意面和鸡蛋,一晚可以卖四五百元。据孙先生介绍,大家半个月前都在马路上摆摊,造成交通拥堵,后来有城管值班,都挪到两边的人行道上。他说:“晚上十一二点钟,这儿全都是垃圾,脏得不得了。”
现场的环卫工表示,往年没有那么多摊主和顾客,早上只需要1个小时就可以打扫完卫生,但现在需要打扫3个小时才能完成。马鞍山市花山区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:“扩大后有各方面的隐患,包括交通隐患、食品隐患、燃气使用隐患,还有油烟,这些方面都要考虑。”
不少摊主称,安工大小吃街10多年前就有了,炒饭摊主刘先生(化名)2014年开始在安工大附近摆摊卖炒饭。他也希望能有一个稳定的地方可以营业。孙先生告诉记者:“如果能在学校周边有统一的地方是最好的,我们一个月给四五百块钱也同意。”
3、当地政府调查摸底 正在谋划,但具体方案未定
4月5日晚,记者看到,当地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向摊主发放了《安工大夜市经营情况调查表》,调查表包括摊主经营的产品类型,是否有营业许可证、健康证,是否同意进入规划区域、统一摆放和管理,认可哪种摊位定价及排位方式等7项问题。很多摊主对此次调查保持观望态度,一位摊主说:“去年下半年就登记过一次,但至今没有结果。”
9日, 紫牛新闻记者致电安徽工业大学安全保卫部(处),工作人员回应称:“因为它属于我们学校周边环境,交通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给我们学校造成了一定的困扰。对我们来说,只能向相关部门去反映,我们这边能做的工作的确很少。”
4、如何既具“烟火气”又有“安全感” 这些小吃街发展经验或可借鉴
夜市是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淄博烧烤出圈之后,当地政府划出夜间经济街区,由多个部门综合管理和服务,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。
说起高校小吃街里的“顶流”,常州大学城夜市必占有一席之地。常州大学城夜市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街道,总占地面积1.1万平方米。每逢夜晚降临,这里总是“一位难求”。据常州文明办消息,与一般城市无人集中管理的路边摊不同,常州大学城夜市所在的街道以设置集中疏导点的形式,打造出“地摊经济”的升级版。夜市所属街道成立了夜市管理办公室,将夜市划分成10个网格,并由“管理员+商贩代表”负责,使消防、卫生、治安三大方面相互监督,起到了联勤联动的作用。
去年下半年,江苏旅游职业学院闵二虎副教授曾到过海南大学南门夜市调研。他了解到海大南门夜市最初也是“野蛮生长”,摊主推着小车“打游击”。2018年,海大南门夜市经过了短期改造。夜市原地不搬,原来的道路实行限时管制,每天晚上封路成为夜市,而马路两侧分区管理,成为小吃一条街和小商品一条街。摊主的餐车也统一规划设计,统一供水、供电、排污,统一规划配置垃圾桶。改造后的夜市提升了“颜值”,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。
马鞍山市对夜间经济很重视,2023年5月19日,当地媒体“望天门”报道称,马鞍山各部门也在不断探索如何“解锁”安工大小吃街难题。
9日,马鞍山市花山区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回复记者:“我们各个部门在寻找多方路径,包括进一步规范现场经营,也有想法把小吃街放到奥体中心里面,找个区域来规范经营。可能还有其他方案,我们正在谋划这个事情。我们城管局在其中承担一部分职能,一直在推动这个事情,也想让它更规范一点,但具体方案还没有定。”
实习生 赵翊彤 紫牛新闻记者 闫春旭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