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教育 >

教育部:加强高校本科专业优化调整 有的放矢培养急需紧缺人才

发布时间:2024-03-19 12:51:34来源:
教育部网站近日发布了《关于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》,对此次专业备案和审批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。
 
首先,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《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》,教育部依据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》,组织开展了2023年度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。经过申报、公示、审核等程序,新增备案专业点达到1456个,审批专业点217个,其中包括国家控制布点专业160个和目录外新专业57个。同时,还有46个专业点调整了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。
 
此外,教育部对部分高校申请撤销的1670个专业点进行了备案。值得关注的是,电子信息材料、软物质科学与工程、大功率半导体科学与工程、生物育种技术、生态修复学、健康科学技术等24种新专业正式纳入了本科专业目录,使得目录内专业总数达到了816种。
 
在优化专业结构方面,此次专业备案和审批工作成效显著。这不仅是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年度常规工作,更是落实《改革方案》、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支撑力和贡献力的重要举措。通过增设、撤销和调整专业,共涉及了3389个专业点,其中新增1673个,撤销1670个,数量基本保持平衡。工学、教育学、经济学等学科门类的专业点增加数量位居前列,而管理学、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专业点数量则相对减少。从学科门类来看,工学所涉专业点数量最多,占比达到了39%,这与工学作为第一大学科门类的地位相符。从区域布局来看,涉及中西部高校的专业点占比达到了53.17%。
 
这些调整不仅有助于优化专业结构,提高教育质量,还能更好地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,培养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。总的来说,专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,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展现出更为理性的态度。
 
3. 此次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具有哪些显著特点?
 
答:此次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主要凸显了以下四大特点:
 
首先,它紧密围绕国家战略进行服务。高校积极响应国家的需求,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,新增了如国家安全学、电子信息材料、生物育种技术、生态修复学等专业,同时增设了数字经济、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急需紧缺的专业点。
 
其次,它紧密对接区域需求。高校在省级统筹的引导下,增设了智能制造工程、新能源汽车工程、智慧农业、智能采矿工程等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,积极响应了部党组提出的“高等教育要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、优化布局结构上做好先行先试”的部署要求。
 
再次,它强化了交叉融合。以新工科、新医科、新农科、新文科建设为引领,高校推进了产教融合、科教融汇,新增了交叉工程、健康科学与技术、智能视觉工程、工程软件等专业,同时增设了一批智能建造、网络与新媒体、虚拟现实技术等专业点。
 
最后,它突出了就业导向。高校进一步加强了就业与专业设置之间的联动,结合本区域产业发展实际,梳理报送了就业率相对较低的专业,为高校调整专业结构提供了重要参考。同时,高校也被要求对就业率过低、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进行谨慎增设、及时调减。
 
4. 近一年来,专业设置调整工作有哪些新的举措?
 
答:近一年来,专业设置调整工作采取了以下新的举措:
 
首先,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变化,对国家控制布点专业进行了动态调整,以更好地发挥本科专业目录的指导作用。在此次专业设置工作中,专题审议了各专业类教指委提出的调整国控专业范围的动议,经过专题讨论、投票表决等程序,将资源勘查工程、护理学、助产学等专业调整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。首先,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化省级学科专业建设的统筹和管理。这意味着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需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,制定更为明确的学科专业发展规划。结合本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实际情况,引导有条件的高校增设那些急需且紧缺的专业。目前,各省已经根据本地产业发展实际,梳理出了520种急需紧缺专业,并鼓励高校以服务需求为导向来设置专业。
 
其次,我们正在试行专业设置预申报制度,以进一步完善专业设置管理机制。高校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,以及自身的办学定位和条件,提前规划和申请增设专业。原则上,高校申请增设专业(不包括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和第二学士学位专业)应列入学校的学科专业发展规划,并提前一年进行预申报。目前,已有760所高校通过专门网站提交了2024年拟增设专业的预申报材料,涉及634种专业、2965个专业点。
 
对于如何进一步做好专业设置工作,我们正在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规划。自《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》印发以来,我们一直在以“一省一案”、“一校一策”的方式狠抓落实。针对当前高校专业设置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需求,我们正在研制《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》,对改革方案和专业设置管理规定进行细化和补充,以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框架。这包括强化动态调整,实施专业目录年度更新发布机制,完善本科专业类的设置与调整机制,动态调整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特设专业,以快速响应和支撑高质量发展。同时,我们也将强化质量和特色,通过实施专业预申报制度、加强对增设专业的论证和公示等措施,提升专业设置的质量,引导高校做强优势特色专业,避免盲目跟风。最后,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省级统筹和指导,推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立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,引导高校增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、区域发展急需紧缺专业,建设特色优势专业群。
(责编: admin1)
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