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国内 >

在中国发展的外籍艺人 有哪些爱上中国的理由?

发布时间:2024-05-20 09:29:10来源:

5月23日,第二十届中国(深圳)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展会将在深圳盛大开幕。经过20年发展,文博会展会规模、观众数量、国际化程度、交易成果连年攀升。

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全国演出市场也日益繁荣——2023年,全国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739.94亿元,较2019年增长29.30%,达到历史新高,越来越多外籍艺人全面融入中国市场。

近年来,在中国大火的《歌手2024》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《创造营》等综艺节目上,都已不乏外籍艺人的面孔。这些外籍艺人,有的扎根中国、有的穿梭于家乡和中国之间。无一例外的是,他们都爱上了中国,学习中国文化,并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。第二十届文博会前夕,应羊城晚报“ISeeChina”(中国探秘官)国际传播项目之邀,羊城晚报联合酷狗音乐,采访李承铉、米卡、庆怜、乔伊丝·乔纳森等4位在中国发展的外籍艺人,听他们说说,自己是如何爱上中国的。

(赵鹏)

用客家话唱歌的李承铉:“我没有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外国人”

李承铉

“在中国,我没有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外国人,身边都是满满的热情和温暖。”

——李承铉

文/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戚美青 胡广欣 

图/受访者提供

身穿中山装,客家话演唱,把小号吹出了唢呐音,在中国闯荡的美籍歌手李承铉在《披荆斩棘的哥哥第二季》舞台上翻唱了九连真人的客家话歌曲《莫欺少年穷》,掀起一波讨论热潮,方言和摇滚的跨界混搭成功出圈。

客家话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语言之一,对于很多土生土长的岭南人来说都不太容易掌握,对李承铉这位“中国女婿”更是难上加难。然而,他却选择“原汁原味”地还原,“我希望可以保留作品本来的特色,这样才更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。”他说。

国风与传承

传统文化带来音乐新灵感

李承铉结缘《莫欺少年穷》是因为动画电影《雄狮少年》。“我老婆和女儿去看了这部电影,她们说电影很好看。然后我们在车里放了整个电影的OST(原声带),里头所有的音乐都与中国元素有关系,虽然我当时完全听不懂他的唱词,但我就是觉得很有感觉。”

听歌的时候,李承铉不太关注歌词,他往往通过歌唱者的音色、技术、情绪、舞台表现力等因素去感知自己是否被打动。中国古典乐器就以自身的独特的韵味打动着他,“我通常都比较喜欢一些带有悲伤音色的乐器,例如唢呐和二胡。我觉得这些乐器的音色自带情感和情绪,给我的音乐创作带来非常多的灵感。”李承铉说。

从水墨风街舞到中文rap再到客家话歌曲,近几年,李承铉凭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执着,解锁了很多“中式”新技能。

刚来中国时,李承铉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了解并不多,是郭德纲相声里的传统曲艺给了他“国乐”初启蒙。渐渐地,李承铉俨然成为了一个“戏曲迷”。他说:“我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和音乐,我会选择接一些跟京剧有关系的戏,专门去学一段。”

发展与变化

科技让未来有更多可能

从2006年来到中国,在这里闯荡、结婚、成家,今年是李承铉在中国的第18年,“中国已经快成为我人生中待得最久的国家了。”李承铉笑称。

虽然李承铉已经非常熟悉在中国的工作和生活,但中国发展变化的速度还是让他惊叹不已。他说:“城市的变化是最直观的,现在中国很多城市不管是外卖、交通、支付方式还是城市规划都很好,科技的发展让生活变得很方便。”

在李承铉看来,中国音乐领域的发展,也是和科技进步紧密相关的。“音乐的发展紧跟着科技发展,以前要做音乐需要比较昂贵的费用,要去录音棚,但现在都可以在家完成,让年轻人接触音乐的机会更多了!”李承铉激动地说。

热情与包容

这里有一种家的温暖

初来中国,李承铉曾面临各种挑战,但周围人的热情和温暖,让他最终决定留下来。“我来以后认识的一些朋友,包括支持我的粉丝,他们让我有一种家的感觉。”李承铉动情地说。

李承铉早期因综艺节目结识了何炅和谢娜,他们带着李承铉去吃饭、旅游,帮助他练习中文发音、翻译中文语法……在朋友的帮助下,李承铉也慢慢摸索出学中文的窍门。

提起中国美食,李承铉对川菜情有独钟。他说:“我最喜欢的是农家小炒肉、火锅。”

“在中国,我从没有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外国人,身边都是满满的热情和温暖。”李承铉说。

谈到未来的发展,李承铉的目标很朴素,在他看来也最重要,那就是“健康、平安、快乐”。

爱上打麻将的美日混血艺人米卡:在中国最大的收获是学习中文

 

米卡

“之前我没想到除了英文和日语,我会学习新的语言。这三年的中文学习,是我最大的收获。”

——米卡

文/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古司祺 胡广欣 

图/受访者提供

“我今天去了黄果树大瀑布,还教了一个阿姨怎么买票,没想到我的中文这么好。”5月18日,美日混血艺人米卡在微博上更新了这样一条动态,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中文水平的自信。

发行首张个人专辑、开启个人巡演、学中文、游历中国不同的城市……从夏威夷到东京再到北京,米卡的“漂流人生”从未止步,现在正以中国为基点拥抱更广阔的世界。

如果要用一首歌来总结在中国发展的这三年,米卡选择了自己的歌——《那一刻我觉得这世上不会有比我更喜欢你的人了》。“现在我在中国生活,我感觉挺开心的,希望我可以在中国留下来工作。”

最大的收获

从中文零基础到无障碍交流

米卡和中国的故事,始于三年前。早在16岁时,他就告别了家乡夏威夷火奴鲁鲁,到日本东京接受系统的音乐培训。彼时的他从未想过自己会踏足中国,然而命运时有惊喜,“当时我很想去《创造营2021》,因为我没参加过这样的选秀节目,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机会,也因此来到了中国。”

初次登上中国选秀舞台时,米卡以标志性的“猕猴桃”发型、深情的英文抒情歌表演和零基础的中文表达走入公众视野。三年过去,他的发型依旧,而中文水平大幅提升。“之前我没想到除了英文和日语,我会学习新的语言。这三年的中文学习,我觉得是我最大的收获。”

从初学乍练到无障碍交流,米卡将中文上的进步归功于日常的交流:“当我以INTO1的身份出道后,可以每天说中文,跟朋友们每天聊天,所以我感觉这是最大的、最重要的学习关键。”

《创造营2021》作为米卡与中国结缘的起点,揭开了他以男子团体INTO1出道的人生新篇章。去年团体终结了两年的限定期,宣告正式毕业,由此开启了他个人的音乐之旅。

逐渐成长的自信与他这三年来的演艺经历密不可分,也离不开中国粉丝的支持:“我觉得中国粉丝都很好,非常热情。我在舞台上的时候,是因为他们,我变得更自信,可以很开心地享受舞台。”

最大的愿望

希望能在更多城市巡演

从夏威夷到东京再到北京,从英文到中文,米卡一直在不同的环境中“漂流”,记忆可能会随着时间流逝“漂色”,但总会在某个时刻留存当下最深刻的感受。以此为灵感,去年,米卡推出了首张个人专辑《bleached漂》,并尝试参与专辑制作的全流程。

“这三年,我一直在翻唱很多中文慢歌,我感觉已经影响到了我写歌的过程。有时候我创作的旋律,有点像我喜欢的中文歌的风格。”米卡表示,未来他希望学习将中国元素融入音乐作品之中。

与此同时,作为跨文化的创作者,他坦言在创作中仍需努力克服语言关:“因为我的中文还没到最理想的程度,我还不能写中文歌词,目前比较难写中文歌,也是我现在遇到最大的问题。我希望可以慢慢地学习怎么用中文写歌词。”

继发行个人专辑后,去年12月,米卡自广州开启全国个人巡演。谈及接下来的目标时,他表示:“在中国更多的城市开巡演,尤其是我没去过的城市。如果可以在世界各地开巡演,那也很好。”

最中国的爱好

喜欢打麻将、爱吃番茄炒蛋

工作之余,米卡喜欢用脚步丈量世界。在社交平台账号上,他推出了以城市探索为主题的系列vlog,足迹遍布澳门、纽约、米兰、苏州、成都等地。其中,在成都,他完成了“搓麻将”的愿望。

“我很喜欢学习这样的游戏,我记得在INTO1的时候,我跟我的朋友林墨开始学习五子棋。”米卡笑着回忆起自己了解麻将的过程,“我觉得学中国的游戏很有趣。在一次拍摄中我的同事们教会了我打麻将,现在我觉得非常好玩,经常打四川麻将。”

在去过的中国城市中,米卡还提到了广州,因为这座城市给他的感觉和夏威夷很像,而且有很多美食。而论及最喜欢的中国美食,米卡显得难以抉择:“我最喜欢的中国美食还是番茄炒鸡蛋。因为在国外我没吃过,结果来中国之后发现有这么好吃的食物,所以到现在为止我最喜欢这道菜。”

和中国朋友们一起去旅游,是米卡的心愿之一。“我想去的第一个地方是三亚,我很想去玩,去冲浪、去冒险。除了三亚,我觉得可以去内蒙古和新疆,可以去爬山、赏山,我觉得也会很有趣。”

四海为家的庆怜爱上中国:在中国的这段经历让我自豪

 

庆怜

“如果想了解真实的中国,真的要来这里看看。”

——庆怜

文/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曾潇 胡广欣 

图/受访者提供

“同事瞎说的,我真的可以说中文!”近日,羊城晚报专访了在中国打拼的日美混血歌手庆怜。采访前,他的同事请记者谅解庆怜的普通话,庆怜听到后半开玩笑地说。

庆怜因参加选秀节目《创造营2021》被中国观众所知。他出生在古巴,又在西班牙、美国、日本等国家生活或工作,有着多元的成长经历。当被问及对中文里哪个词印象最深刻时,他的回答是“四海为家”。

四海为家的庆怜,如今对中国有了特别的感觉。他说:“我真的很喜欢中国,喜欢中国的文化,喜欢中国的高科技等等。我在中国认识了很多好朋友,留下了很多共同的美好回忆。我不是中国人,但中国给了我家的温暖。”

选择中国

包容的市场与宽广的舞台

来中国之前,庆怜在日本市场开始了自己的演艺生涯。不过庆怜曾表示,在日本他并没有太多展示的机会,甚至考虑过转行。

2021年,来中国参加选秀节目的邀约放到他面前时,他没有犹豫。他曾说:“当我在准备期间看到《创造营》往季节目时就在想‘这儿的舞台太棒了’,我真的很兴奋!”

当记者问庆怜,现在对中国的演艺市场有什么看法时,他更加坚定地说:“中国的演艺市场非常包容,有非常多的机会,我也很喜欢中国的歌迷。”

《创造营2021》结束后,庆怜的演艺事业稳步前进,他相继获得了参与《舞台2023》、哔哩哔哩跨年晚会、北京国际电影节等演出机会,全国各地的音乐节邀约不断。

他还发行了多首原创音乐作品,新的个人专辑也马上要面世。庆怜说:“在中国的经历和回忆,对我的音乐创作有非常大的帮助,给了我非常多灵感。”

认识中国

从成龙到《流浪地球》

来中国之前,庆怜对这里的认识并不多,大部分来自成龙的电影。来了以后,庆怜对中国有了全新的认识。他说:“我真的很喜欢中国,我很自豪有了在中国的这段经历。”

庆怜对中国的认同体现在各种细节上。他觉得中文很难,但他一直在坚持学习中文。采访中记者多次表示可以用英文回答,但他仍然努力地说普通话。遇到不懂的词语,会一遍又一遍地确认发音。

最近,庆怜看了电影《流浪地球》。从成龙的传统武打片,到《流浪地球》这样的东方科幻大片,折射出庆怜对中国的认识的变化,也给了他很多思考。

“这部电影的高科技、视听效果还有故事情节都让我印象深刻,非常震撼,我觉得电影非常好看。这是一部关于家庭和友谊的电影,人类是一个大家庭,应该互相帮助,要照顾好地球,还要持续地学习科学知识。”庆怜说。

爱上中国

希望家人朋友来这里看看

让庆怜体会最深的还是中国的科技发展,他笑称适应中国的便利生活也需要“学习”。

在聊到美食时,庆怜手舞足蹈停不下来。他说自己的中国朋友都很好奇,为什么他要经常去吃烤鸭。庆怜解释说:“在美国的时候没有吃鸭肉的习惯,到了中国才知道鸭肉这么好吃,我真的可以餐餐都吃烤鸭。”

他还对中国的麻辣风味特别“上瘾”。庆怜说:“其实我吃麻辣的东西很容易长痘痘,但每次去成都,我就顾不了这么多了。我必须吃成都的火锅,实在太好吃了。”

中国的美景也让庆怜惊叹不已。他的单曲《去依赖》选择去内蒙古进行拍摄,这也让他发现了草原的美。“那里的风景、星空、月光,实在太美了。让我感受到了自由的感觉。大家可以看到我在视频中笑得非常灿烂,那是我在内蒙古的真实反应。”庆怜说。

庆怜的家人和朋友也对中国充满了好奇,他也经常把在中国的经历分享给他们,希望他们都能有机会来中国看看。他说:“如果想了解真实的中国,真的要来这里看看。”

记者追问如果他们来了,你会带他们去哪里逛逛?庆怜笑着说:“说出来你们可能会笑我,我想带他们去三里屯,你们可能觉得三里屯很普通,但我想三里屯可能已经会让他们感觉很不一样了。”

热爱中国文化的法国“浪姐”乔伊丝·乔纳森:“中国是我的第二个故乡”

乔伊丝·乔纳森

“学习中国文化就像大脑在做瑜伽一样放松。”

——乔伊丝·乔纳森

文/羊城晚报记者 付怡 胡广欣 温泽广 

图/受访者提供

一把吉他,一支话筒,绚烂灯光下,一位棕发女孩在舞台上轻轻哼唱。在音乐竞演节目《乘风2024》的初舞台上,法国歌手乔伊丝·乔纳森(Joyce Jonathan)以一首《香榭丽舍大街》,一出场便吸引了观众的目光。

许多人不知道的是,乔伊丝与中国的缘分,从她未出生时就开始了——她的父母早在她出生之前就是旅中“驴友”;幼年的她第一次到北京,后来在那里收到人生的第一把吉他;过去15年,她每年都来到中国,已经去过15个城市。

近日,乔伊丝在长沙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。前一天,她刚经历十几个小时紧张的公演录制。尽管已十分疲惫,在谈起中国的话题时,乔伊丝仍然很兴奋。与中国结缘的数十年,让她感慨:“中国就是我的第二个家乡。”

中国缘分

在北京获得第一把吉他

乔伊丝的父母对中国文化非常着迷,都会说中文。乔伊丝母亲是旅游从业者,很早就来过中国。10岁时,乔伊丝第一次来到北京,5年后,她在北京获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把吉他。中国和音乐,从此在乔伊丝的人生留下抹不去的印记。

2010年,乔伊丝的首张专辑《自我保护》发布后很快取得成功,这令她声名鹊起,也受邀来中国演出、参加节目。此后15年间,她几乎每年都会来中国。2017年,乔伊丝在中国开展巡回演出,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7个城市与歌迷见面。今年,她来到《乘风2024》(以下简称“浪姐”)的舞台。

每次来到中国,乔伊丝都感受到中国发展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。特别是电视节目,她发现如今的制作越来越专业。“在‘浪姐’,每一分钟都在发生变化,节奏很快。舞台、概念、想法,一切都很了不起,是我参加过的最棒的节目,一定会让我非常难忘。”

来参加节目的原因有二。“我想提高中文水平,以后更好地用中文唱歌。”节目理念也打动着她:“无论你是否出名,在节目中,我们都是一起学习一起分享,在一次次训练和比赛中提升自我。这就是‘30+’女性的力量。”

中法交流

法语学习者的启蒙歌手

用一周左右时间从头学习一首歌,完成一场多人配合的舞台表演,争取一个留下来的席位。这样的“卷”在中国观众眼中已习以为常;但法国人的形象在国人心中总带着“松弛感”,就像那首《香榭丽舍大街》一样,轻巧又灵动。面对竞争,乔伊丝说,更多时候,她都是在享受当下,获得乐趣。

“‘浪姐’不是体育比赛,它是为人们带来动听歌曲的美妙舞台。我们为每一场演出付出了百分百的自己,也从观众那里获得许多爱意。”乔伊丝说,“虽然有竞争,但我觉得大家都是赢家。”

除了现场观众,乔伊丝在网络上也收获了很多善意。初舞台的视频下,有很多类似的留言:“法语学生的启蒙女神。”“我的法语启蒙歌手。”“第一次听的法语歌就是你的歌。”

对此,她感到高兴又自豪。“通过旋律来学习语言确实是很好的办法。”她说,“谢谢推荐我歌曲的老师和同学们。”

这种学习语言的方法在乔伊丝自己身上得到验证。在节目上,她多次用中文演唱歌曲,标准的发言惊艳了观众。“或许我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就听过中文;而且我从小就接触中文,所以对中文有天然的熟悉感。但要想说好,还是需要不断地练习。”

文化使者

共同的智慧让中法友谊延续

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。和父母一样,乔伊丝也是中国文化的爱好者。她认为,友谊的延续里包含着两国人民共同的智慧。

《论语》中的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”,是她最喜欢的句子。这也契合了她对中法人民共同的认知:“我们都是很真实的人,怎么想就怎么说。”

乔伊丝对孔子、老子等中国先贤都有一定了解。她说,中国文化强调尊重他人、认知自己、远离嫉妒,能够帮助人们抚平内心的不安。“学习中国文化就像大脑在做瑜伽一样放松。”

“中法文化有很多共同的魅力。我们都有悠久的历史,并且为之骄傲,都热爱艺术。中国人也追求浪漫,或许和法国人的浪漫不同,但都有丰富的情感、敏感的内心,向往美好的事物。”乔伊丝说。

如今,这位法国女孩与中国的情谊仍在继续:不久前,乔伊丝刚推出自己的中文歌精选集;“浪姐”之后,她还将在11月再次回到中国演出。

(责编: admin)
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